李可染作品
16岁,李可染考入上海美专师范科,22岁,他以同等学历投考国立杭州艺专研究部。该研究部是培养西画研究生的,而李可染没学过油画;他抱着一拼的态度,临时向另一位考生学了些门道,考试时根据少年时画戏曲人物的夸张手法大胆涂画,没想到林风眠校长十分欣赏,认为大可造就,破格录取。
齐白石赠印: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
李可染以传统中国画启蒙,兼学水彩,后又改学油画,转投过多位名师,曾是林风眠的学生,与徐悲鸿关系密切,齐白石,黄宾虹。在李可染的心中,没有门户之见。
在徐悲鸿的引荐下,1947年春天,李可染带着自己的20多幅画来到齐白石家中。齐白石原本是半躺在椅子上看,不久便坐直问:“你就是李可染?你的画才是真正的大写意。”两人一见如故,李可染遂拜齐白石为师。晚年收李可染为,齐白石视之为人生一大快事,曾画《五蟹图》送给可染,上题:“昔司马相如文章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也。”
1957年,李可染访问期间,97岁的白石老人溘然长逝,可染未能及时赶回奔丧,未尽之谊,成为他终生遗憾。
李可染画作《长征》
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李可染以牛为创作对象,也以“牛画”而蜚声画坛,更以牛的吃苦同行。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师牛堂”。他曾在画作《五牛图》上题字道:“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爱牛跃然纸上。
存世极为有限 仿造难度大
李可染画牛,始于四十年代初。1942年,他蛰居重庆金刚坡下的一户农家,睡房挨着牛棚,他和一只水牛天天见面,看它吃草、挤奶,终日劳作。到了晚上,牛的喘息声、反刍声、搔痒声常常使人夜不能寐。于是他挑灯起床,对牛作画。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艺术的结果。
他的存世作品中有两个特点:一是精品多,无论山水、人物还是画牛,其一生风格是如此鲜明、强烈、令人倾倒,尤其是晚年创作的桂林山水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是投资者和典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二是李可染的画迹十分稀少,据不完全统计,其一生作品不超过千幅,比傅抱石作品还要少,这更加剧了市场的短缺;第三,李可染的作品仿造十分困难。因为李可染作品的创作是以力和积墨见长,且层次分明,特别是对光感的把握上有独到之处,这往往使伪造者望而却步。所以,买家在拍卖市场购入李可染的作品一般比较放心。
李可染画作《五牛图》
核心提示:1989年12月5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脏病猝发,国画家李可染在自己的寓所里溘然长逝,享年82岁。当时,他正在画室里,同文化部的4位同志商讨如何发扬光大中国画艺术。构想刚刚谈开,他却突然头一偏,仰靠在了沙发背上,再也没有抬起来。
李可染的山水在当代中国画坛影响巨大。李可染曾游遍,行程数十万里。尤难能可贵的是,他把画室搬到大自然中进行创作,为推动中国画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他再次深入生活。这一时期,他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与艺术创造规律。他笔下的牛与牧童,天真无邪,迷人可爱;他的山水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并形成了“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使李派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里程碑。
李可染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厨师家庭,自幼喜欢写字画画。13岁时,拜在徐州画家钱食芝门下,学画山水。钱食芝深喜这个小,曾在题画中称赞道:“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退飞。”
李可染过亿元的5件作品,其题材全部为红色经典题材,这5件作品都有故事。以《万山红遍》为例,这是李可染以《沁园春·长沙》词义为母题创作的红色经典画作,其在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7件同名作品,每件作品尺寸、章法和布景不一,但基本构图相同。
红军队伍沿狭窄山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诗词中的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
从13岁步入艺术,李可染始终孜孜以求,造诣日深,终成一代大师。
临时学门道 大胆涂画被破格录取
画品即人品,李可染后期的牧牛图,更为一种对牛的的理解,这也是画家本人、作艺的准绳。
他的牛多一笔嫌碎 少一笔不够
之后,在嘉德秋拍会上,李可染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镜心受到众多大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以高达1.84亿元成交,轰动拍坛。也就是说,2015年李可染有两件作品突破亿元大关,如果算上之前过亿元的作品,合计有5件,这也是拍卖有史以来作品过亿元最多的画家。
【】
在他绘画元素中所包含的形、线、点、面、色、空间、黑白、虚实、曲直、动静、笔与墨等,绝非仅是技巧层面上地自如发挥,而是融入了情感和的创造动能,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笔墨走得更深更远,不仅皈依到各种以诗性为本的意象中,而且还进入到立体的、人性的抒情魂魄中。[详细]
国画大家李可染生前曾说:“我们中国画的价格始终是远远低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的。我们杰出的古代名家之作,论价值绝不逊色于凡高、雷诺阿,以及马蒂斯等画家之作。”
李可染的圣地画《韶山》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李可染也许没有想到,离世20多年后,自己的作品已同那些西画一样,卖出了“大价钱”。2012年5月12日,中国嘉德夜场,李可染的圣地画《韶山》经过30多次叫价,以1.24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落槌。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中,他的《长征》曾以1.0752亿元成交,创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纪录。2015年11月15日晚,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以5800万元起拍,经多位买家数十轮的竞夺,最终1.84亿元成交……
齐白石与李可染
鉴于以上情况,李可染的作品市场前景将会十分看好,尤其随着人们的艺术鉴赏和购买力的大大提高,市场对李可染作品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而李可染的作品因存量少而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势必造成其价格的上涨。可以预料,李可染的作品在未来市场上会不断创造新天价。(完)来源:伍佰艺书画艺术门户网
据悉,李可染此幅作品作于1959年,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以毛诗词进行的大型创作初稿,是新中国美术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画面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
1943年,李可染已是重庆国立艺专的。美术界认为,李可染的人物画更胜于他的山水。老舍说:“中国画中人物的脸是永远不动的,像一块有眉有眼的木板,可染兄却极聪明地把西洋漫画中人物的表情法搬运到中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活了。”“他要创造出一个醉汉,就创造出一个醉汉——与杜甫一样,可以永垂不朽。”李可染不谈,遇事爱紧张,内心却极富幽默感,那时的李可染和当时文艺界的青年一样,喜欢追求骑士风度,穿着马裤,手臂上挂个手杖,常遭到妻子善意的取笑。
李可染在齐白石老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老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
创作题材鲜明 代表时代特征
“中国画的价格远低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
李可染一生创作十分严谨、一丝不苟,他作画慢而不快,创作一幅作品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稍不如意,又往往废弃,自称“废画三千”。
众所周知,近年来艺术市场呈现大幅调整态势,然而,作为当代杰出的山水大家,李可染却依旧强势,2015年在西泠春拍上,李可染1978年作《长征》以7935万元成交;在保利春拍上,李可染《书法“九藤书屋”》成交价39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李可染1976年作的巨幅力作《井冈山》在嘉德春拍会上推出,估价3500—4500万元,成交价高达1.265亿元,突破了亿元大关。
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画作《万山红遍》
作品屡创天价 《万山红遍》1.84亿成交
李可染巨幅力作《井冈山》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详细]
艺术风格鲜明 个性独特
目前,7件作品都已名花有主。而李可染创作的长征题材也是极受藏家欢迎,特别是第1件过亿元作品《长征》,在2010年11月22日嘉德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经过多轮激烈竞投,最后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为当时近现代书画成交价新纪录。
齐白石曾赠可染一枚构思奇巧的印章树下童子,即树下一人。白石老人赠印时,对可染讲了两句古语: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印章取其不须整冠、以洁身自好为本色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