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斌
“科研经费怎么和市场投资资金衔接?只有基金投资不够,但没有基金投资不行。”近日,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分会场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以下简称母基金)掌门人、中科创投董事长吴乐斌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作出以上表述。吴乐斌认为,对于科技初创企业,要走出“死亡之谷”,走向市场的初期一定需要政府为主导的资金支持。通过母基金的引导作用,将政府科研经费、企业资本、保险、金融机构贷款等放大投资规模,才能帮助科技企业渡过市场“认钱不认人”的难关。吴乐斌生于1962年,在2014年至2019年间任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控股)。在那之前,他曾任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再之前,自1998年4月至2005年6月,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十几年的研究所生涯与十几年的企业经历让吴乐斌熟知科技成果转化之路的障碍、门槛与挑战,他称自己是为科技初创企业“挖运河的人”,要通过母基金“用社会化的钱、市场化的人,做中科院的事。”2017年9月,母基金启动,该基金由国科控股直接出资,联合地方政府国资平台的出资、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以“母基金+直投”的方式投资,预计撬动的总资金规模在200亿元左右。6月2日,“中科院籍”企业寒武纪以68天的时间,创下今年以来科创板过会企业的最快速度。早在2016年3月成立之初,寒武纪就获得了来自中科院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吴乐斌表示,中科院有大量科技成果待挖掘,科创板正是帮助企业生长的场所之一。然而,要实现寒武纪这样的转化并不容易。吴乐斌称,除了引入资金,还要从交易结构、核心技术、治理结构、科学家是否具备创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估。截至目前,母基金正与中科院相关部门及研究所合作构建重点备投项目库。其第一期基金正在关闭,其中包括64个中科院成果转化的项目。吴乐斌也对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量子通信、大数据等行业的投资价值进行了评价。国科控股是国盾量子和国科量子的股东,吴乐斌表示,当前我国的量子保密通讯技术已经通过了京沪干线、洲际视频通话等实践检验。他认为,量子通信下一步的发展将主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其to G(政府客户)、to B(企业客户)的市场有一定局限性,但“即便是受局限的市场也足够大”。
走出“死亡之谷”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就发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是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即科学研究与商业化产品开发之间严重脱节。这一发现在1998年时任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副委员长Ehlers向国会所提交的报告中首次被命名为“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谈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与难点,吴乐斌首先讲到的就是如何走出“死亡之谷”。通常来讲,公共部门通过科研经费对科技工作给予支持;而所谓的“私人部门”,也就是企业资本倾向于已经有明确商业前景的后期项目。吴乐斌解释道,这导致科研成果早期市场化的融资空白,“通俗来讲就是科技初创企业‘爹不疼娘不爱’、青黄不接的时候。”对此,吴乐斌形象地提出了“一条河与五条鱼”的构想。“一条河”就是一条从科研院所知识IP到资本市场IPO之间的“运河”;而“五条鱼”则代表科技型企业的五个生长阶段:从创意到产品、从产品到销售、从销售到利润、从利润到上市、从上市到发展成为行业龙头。而“死亡之谷”就是运河最开始发端的地方,“当鱼还是鱼苗、还没进入到资本海洋的时候。”如何打开阀门、疏通障碍?“要把三种人和四笔钱聚在一起:科技人员、企业经营人员、投资者;政府科研经费、企业资本、保险、金融机构贷款。”吴乐斌解释称,让这“三种人”、“四笔钱”在一个点上发力特别难,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在“死亡之谷”的阶段需要这四笔钱,“就像之前泾渭分明的小河要汇聚成大河”。
他山之石:美国的SBIR计划、SBIC计划与拜杜法案美国政府帮助科技企业突破“死亡之谷”就很好地运用了这几种钱。